学风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目录> 学风建设> 正文
新利18全站app “教学规范年”活动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14-10-24 浏览次数:

新利18全站app “教学规范年”活动实施方案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根据新利18全站luck 规律,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全部过程,在学校管理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为贯彻落实新利18全站app 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关于强化和规范教学管理的要求,经学校研究,决定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学规范年”活动。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规范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为主要内容,优化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规范教学建设,不断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活动目标

1.健全教学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加强教学管理的监督检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强化制度落实,保障教学平稳、有序,营造良好的教学工作氛围;

2.加强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构建系统完善、运行协调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各级各类教学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完善教学质量分析和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促使各类教学行为更加规范,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课程、专业建设质量;

5.以迎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引导各教学单位及相关部门强化档案意识,规范教学档案资料的建设和管理。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教学规范年”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监督落实。

组 长:王玉华

副组长:张福建

成 员:于元勋 王建国 王家春 公丽艳 刘 健 杨乐英

李 雁 李广平 李师鹏 李树金 宋廷山 张 峰

张修堂 张洪芹 周卫勇 窦曼莉 蔡 平 魏培海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各院系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院长(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各项活动。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1.健全学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机构,制定教学管理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和管理规范,确保各级各类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和顺利实施。

2.完善学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机制,实施学校侧重目标管理和宏观管理、院系侧重过程管理和微观管理的二级管理模式,形成以教务处为引领、教学单位为主体、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统一领导、分级实施、各负其责、运转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

3.加强教研室、实验室(中心)、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建立规范的教研活动机制,督促其制定年度教研活动计划,深入开教学研究,活动要有主题、有成效、有记录。

(二)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1.根据国家教育政策,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围绕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修订完善学校各类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系统完整、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2.各院系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必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熟悉教学管理制度和各项工作流程,形成按章办事、有章必依的良好氛围,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三)规范教学计划管理

1.根据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严肃认真地修订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汇编成册并向师生公布,使之成为组织教学过程、落实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

2.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包括所列各门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开课单位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教学计划全部录入教务系统,教学任务按学科性质和业务范围由相关院系归口管理,各院系要严格依据教学计划下达教学任务。

3.规范实践教学体系。除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军训、创业活动、毕业论文 (设计)等实践环节外,人文社科类专业的读书工程、社会调查和理工科类专业的科技制作、科技竞赛活动以及学生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等也要纳入教学计划,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规范教学运行管理

1.各院系要组织教师研制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其中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要同时制定考核方案。教学大纲要汇编成册,使之成为执行专业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文件和组织管理教学、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

2.任课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研究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确定教学进度,撰写课程教案。理论课要倡导启发式、合作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实验课要倡导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3.严格审查主讲教师的任教资格,切实任用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课程主讲。完善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新开课或开新课教师授课前必须经过所开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严格训练。

4.严格考试的组织管理,保证良好的考试秩序。完善考试管理制度,围绕试卷的命题、印刷、传送、保管以及集中阅卷、成绩登录、试卷分析等环节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净化考试环境;做好监考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工作责任心,严格考场纪律管理。通过齐抓公管,共同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

5.加强教学过程监控。通过教学检查、教务管理系统控制等多种形式对教学运行实施全程监控,确保开课有计划、授课有大纲、调整有程序、过程有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规范教学建设

1.规范专业建设。各专业要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办出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制定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和专业评估方案,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评估,对校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进行中期检查。

2.规范课程建设。各院系要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专业核心课程要组建课程团队,明确课程负责人,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程建设质量,逐渐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为网络课程和院系级精品课程。制定本科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开展课程评估,对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进行年度检查。

3.规范校内实验室、实训室管理。健全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规定,完善使用记录;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发和实验室开放,实验开出率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以上,切实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4.加强和规范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在增加实践基地数量的同时,与基地共同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多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5.加强学风建设。学校、院系学生管理部门要围绕学风建设制定具体措施,开展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六)规范教学质量管理

1.进一步修订涵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考试(考核)等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制定有效措施,激励教师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2.完善由学校、院系、教研室构建的三级质量监控机制,明确各级质量监控组织的职能,着力发挥院系、教研室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不同层面对教学质量实施全面、常态监控。

3.坚持办学以教师为主,教学以学生为主,全员参与、科学管理的理念,完善以学校领导、院系领导、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信息员、教务处及相关职能部门等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开展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条件保障。

(七)规范教学档案管理

1.完善教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计划,纳入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

2.各院系要增强资料意识,重视教学档案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使教学档案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及各类评估工作中发挥信息咨询和资料支撑等作用。

五、重要活动安排

(一)2013年12月至1月中旬:

1.教学管理机构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根据组织部、人事处的要求,教务处、各院系建立和完善各类教学管理机构,制定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建立教学管理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编制教学管理工作流程;

2.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标准建设。教务处负责修订和完善校级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各院系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

3.开展规范考务管理、严肃考风考纪活动。

(二)2014年1月中旬—2月:

各院系利用假期深入行业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按照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邀请行业企业和其他高校的专家学者,进一步修订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开展2014年度拟增本科专业论证工作。

(三)2014年3月:开展教学档案规范建设活动,为迎接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做好充分准备。

(四)2014年4月:开展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管理规范检查活动。

(五)2014年5月:

1.以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主题,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示范、观摩活动,举办教学大奖赛;

2.开展课程、教学团队和本科专业评估。

(六)2014年6月:汇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并正式公布,各院系组织任课教师认真研读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组建课程团队,深化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教学设计。

(七)2014年8月:举办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暑期培训班。

(九)2014年9月: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

(十)2014年10月:

1.开展授课教案检查、评比活动;

2.开展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估。

(十一)2014年11月:开展校级、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教学改革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

(十二)2014年12月:各院系对“教学规范年”活动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学校召开“教学规范年”总结会议,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六、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展“教学规范年”活动是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之一,也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迎接2016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重要环节。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教学规范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教务处具体负责“教学规范年”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各院系要按照“教学规范年”活动的总体安排,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切实把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三)强化督查,力求实效。教务处、各院系要对“教学规范年”活动实施过程及时进行督导检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管理工作,确保“教学规范年”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新利18全站app

2013年12月19日



Baidu
map